Search

來台一年,港女的四個變化

港女移居住台北剛剛一周年,回想起來,這一年經歷了許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來台一年,港女的四個變化

港女移居住台北剛剛一周年,回想起來,這一年經歷了許多人和事,港女現在的心態和生活習慣也和當初來台北變化甚大。細想一下,有四個變化最明顯:

1. 不再以香港思考模式來理解台灣的事情

最大的心態上變化,是港女不再以香港那套想法來應對台灣的生活大小事。想起初來台北,無論做事和與人相處,港女都不自覺地以香港的作風來應對,但過了一年密集和台灣本地人相處,港女終於比較能代入台灣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。雖然台灣和香港有很多文化連結,但畢竟兩個地方有兩套不同的文化,到了新的地方,便要換個腦袋想事情。

2. 生活比較樸素

以前在香港,港女會經常和朋友去 High tea 和 shopping。一來是在香港工作壓力較大,會常常想以消費來減壓、補償自己,二來是當時港女在香港打工,收入較好,和家人共住,經濟壓力較小。
現在在台灣創業,收入較少,生活上有很多開支都要自己負擔,沒有什麼可以花的閑錢了,所以港女也戒了很多高消費活動,日常也是穿在香港帶過來的衣服,不會像以前三不五時就去買條新裙子或新鞋,放假也頂多和朋友去飲杯咖啡。

3.說話用字的不同

記得初初到台灣,因為不習慣說國語,經常鬧笑話。
有一天在商會我說: “和來賓交往,可以練習人際技巧。”結果全場大笑,我才猛然醒起,在香港,“交往” 可以是指一般人際往來; 但在台灣 “交往” 是指發展情侶關係。
在台灣港女日常都是以國語和別人溝通,用字也慢慢變得台式了,甚至有時會不自覺地把一些台式用語套在香港情況,例如我會說: “香港捷運” (香港地鐵) 。

4. 比較會鑒貌辨色

在台灣人與人之間溝通會比較婉轉,不會直接說出內心想法。港女之前一向習慣香港那種直說直話的溝通方式,來台灣後一開始也很不習慣。但現在港女會比較懂得看 “眉頭眼額”,一些微表情和動作來判斷對方說話的真正含義。

到了一個新環境重新開始,一定有各種不適應,港女覺得能接受甚至擁抱各種文化差異,才會比較容易適應新生活。如果到了台灣,還是過和香港一樣的生活,那又有什麼意義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2020年2月,我從香港移居到台北 記錄我在移民台灣生活、創業的大小事
View all posts